诗词大全

《范增二首》

鄛人七十漫多奇,为汉敺民了不知。
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范增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范增的奇特之处以及他在汉朝为民众所做的贡献。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鄛人七十漫多奇,
为汉敺民了不知。
谁合军中称亚父,
直须推让外黄儿。

诗意:
范增是一个七十岁的鄛人(地名,即今天的湖北鄂县人),他的才能和品德都非常出众,但他的贡献却被人们所忽视。他在汉朝为民众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并不为人所知。诗人问道,谁能在军中称他为亚父(尊称,表示尊敬),他却自愿把这个称号让给了外黄的孩子。

赏析:
这首诗以范增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被遗忘的伟大人物的赞赏和惋惜之情。范增是汉代的重要人物,他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和治理方面。然而,他的贡献却被人们所忽视,甚至不为人知晓。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范增的佩服之情,并对人们对他的冷漠感到遗憾。

诗中通过描写范增的年龄和他所来自的地方,突出了他的身份与特质。七十岁的范增仍然保持着灵活的思维和多才多艺的特点,展示了他的非凡之处。然而,他的才能和贡献却被忽视,这种情况让诗人感到惋惜。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增的敬仰之情。军中亚父是对功勋卓著的人的尊称,诗人认为范增完全符合这个称号,但范增却谦虚地推让给了外黄的孩子。这展示了范增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范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对伟大人物的忽视和冷漠的不满。它通过对范增的赞美,呼唤人们对于伟大人物的关注和尊重。

  • 《游城南即事二首》

    神奸变化久难知,禹鼎由来更不疑。螭魅合谋非一日,太丘真复社亡迟。

  • 《安公子(送进道四弟赴官无为)》

    柳老荷花尽。夜来霜落平湖净。征雁横天鸥舞乱,鱼游清镜。又还是、当年我向江南兴。移画船、深渚蒹葭映。对半篙碧水,满眼青山魂凝。一番伤华鬓。放歌狂饮犹堪逞。水驿孤帆明夜事、此欢重省。梦回处、诗塘春草愁难整。官情与、归期终朝竞。记它年相访,认取斜川三迳。

  • 《玉艳亭即事五首》

    风雨平安日,山林富贵天。笋芽青露爪,蕨蕻紫伸拳。

  • 《用晦翁十梅诗韵酬张伯修孙子直》

    圣涯浩无边,人乃揭其浅。安知舍瑟中,道味益深远。

  • 《沁园春》

    太极才分,鸿濛凿破,云收雾开。见曦魂蟾魄,升沈昼夜,光含万象,机应丹台。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鹊桥畔,任传神送气,巽户轰雷。微哉。火候休猜。无师授徒劳颜闵材。问从头下手,收因结果,争魂夺命,何处胚胎。小法旁门,幸勤一世,谩道修真不惹埃。争如我

  • 《盆花示儿》

    群儿爱盆花,如我爱其子。但将养花心,委曲求诸己。花不负人力,随时深浅红。种学得如此,岂不慰乃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