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
溪烟混月黄昏。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翠绿的苕席洁净无痕迹,早晨过去时,晴朗的天空中清澈的苕席,犹如镜子中的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红色的柱子巧妙地点缀着,彩色的船只稳定地行驶着,这是举行筵席的地方,宛如隐藏的文人雅士的秘密府邸。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吴娃劝饮,韩娥高歌,她们争相展现艳丽的容颜,左右的人都沉醉在春天的氛围中。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
仿佛学习自然界中行雨的方式,靠近画船的桨,教导水花溅湿了罗裙。
溪烟混月黄昏。
溪流的水烟与月色在黄昏时混合在一起。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渐渐地楼台上下,火光和星光交织分布。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站在飞檐上倚栏杆,远处斗牛近在咫尺,箫鼓的声音响彻云霄,归船还未到千家等待,半掩妆容,翠绿的箔子和红色的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
衣袂传来香气,扶着醉意卸下发簪上的花朵,满袖余香仍然飘荡。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描写绿净的苕席、红柱彩船、吴娃韩娥的歌舞和美丽的容颜,以及自然景色中的溪流、黄昏、楼台、火影星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节,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图像和意象,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和感官体验。整首诗词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描绘花鸟、人物和自然景物的交织,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异乡萍梗寄生涯,朝露俄惊叹落花。蒿里歌传风正惨,萱堂香冷月空斜。魂归故国三千里,地卜高原一万家。明日送车应击毂,不堪阁泪听边笳。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万里西来客,溪山先有名。
帘幕阴阴不见人,日斜窗影弄游尘。风和睡起鸟声乐,天地无私花柳春。
旧日重阳,今日重阳,篱菊披金浅浅黄。休讶去年蓬鬓,今岁半成霜。喜得同人相访,那边风景,此间风景,且莫论量。相与对花赊一醉,高歌大笑,手舞足蹈,听教人道掣颠狂。
伴壮丁骑秧马出,看儿童放纸鸢嬉。老无忧责庸非福,身是神仙不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