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状,世间稀,住佛屋,著佛衣。
噇佛饭,说佛非,多忿怒,少慈悲。
画似差毫氂,宝禅者应自知。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法宝禅入求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无状,世间稀,
住佛屋,著佛衣。
噇佛饭,说佛非,
多忿怒,少慈悲。
画似差毫氂,
宝禅者应自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参禅的境遇和心境。修行者形象无为,稀少于世间,居住在佛寺中,穿戴着僧袍。他修行的过程中,食用清净的僧食,却认为言说佛法并不是真正的佛法,内心充满了愤怒,而慈悲心却较少。画的表现似乎有些欠缺,但宝禅的修行者应该自己明白其中的奥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内心境界,通过对修行者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于修行者自身修行状态的自省和深思。修行者在佛寺中生活,穿戴僧袍,虽然外表上看起来十分虔诚,但诗中却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不足之处。他吃着清净的僧食,却认为言说佛法并不是真正的佛法,这表明他对于佛法的理解存在偏差。他的内心同时充满了愤怒,但慈悲心却相对较少,这暗示着他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未能完全超越烦恼和痴迷。
诗的最后两句"画似差毫氂,宝禅者应自知"意味深长。诗人以"画似差毫氂"来形容这位修行者的修行状态,意味着修行者在修行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而"宝禅者应自知"则是诗人对修行者的期望,希望修行者能够自己认知到自身修行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自我提升和修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境遇和修行状态,通过对修行者内心矛盾的揭示,引发读者对于修行的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对于修行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最终实现内心的净化与超越。
清友天赋完,岁晚树独暖。粲此白玉英,瑟彼清庙瓒。香自根中来,冰雪匪压断。一见一回老,殷勤呼茗碗。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
我游黄山当严冬,雪消日暖无天风。欲求昔人栖隐处,发兴况有高僧同。危矼侧步目已眩,绝壁下瞰心为忡。交流二涧泻寒碧,樵牧不来萝径穷。嵯峨乱石大如屋,蹴踏豺虎登虬龙。手披灌木出林杪,仰从云际窥奇峰。中高一柱揭南斗,旁扶两岫森寒松。文楸万本翠如织,宛宛内蓄何冲融。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