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纳纳袅东风,倒射斜阳千丈红。
晚色自佳人不见,青山翠雾碧波中。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二月十七日同子友过宇文氏庄观海棠二绝》是宋代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月十七日,我与友人一同来到宇文氏庄园赏花,欣赏海棠花的美景。长桥曲折地蜿蜒在花园中,柔和的东风轻轻拂过,吹动着花枝摇曳。夕阳斜射下来,映衬着千丈高耸的红色花海。晚霞渐渐散去,美丽的姑娘已不再出现在这晚色之中,只留下青山、翠雾和碧波相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一同游览宇文氏庄园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园内欣赏海棠花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述长桥、东风、斜阳和红色花海等自然元素,展示出春天的美好景致和变幻多姿的自然景观。然而,诗末的晚霞逐渐散去,而佳人已经不再出现在晚霞之中,这种落寞和离别的情感也通过诗中的意象得到了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极富艺术性的语言描绘了春天中的景色,通过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情感的变化。诗人通过描绘长桥、东风、斜阳和红色花海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花园中。其中,红色花海的描绘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展现了春天的繁华盛景。然而,整首诗的情感走向却在诗末发生了变化。晚霞逐渐散去,而佳人的缺席使得整个景色变得落寞和寂静。这种对美景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感伤相结合,使得诗词更具情感共鸣和深度。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景色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也展现了李流谦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客居三月不论玄,水牯朝昏痛著鞭。拽脱鼻绳无觅处,山童走得脚皮穿。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六年光景未题诗,画得如尘似梦时。断雨湿云休细看,看来容易鬓成丝。
萱草堂中乐泄融,豪家异味可能重。政惭陆子怀无橘,锡类那知有颍封。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