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二月大寒偶书短句》

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
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二月大寒偶书短句》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二月大寒时节的景象,并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位父母官的心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二月大寒偶书短句

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
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诗意:
这首诗以二月大寒为背景,反思了天地之间四季更迭的奥妙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季即将结束、温暖的气息逆转向寒冷之际,农民们担心冻害对土地的影响,而平常的人们则为残落的花朵感到惋惜。然而,诗人认为自己作为一位官员,并不代表与一般民众的意愿相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变迁,反映了作者对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位父母官的责任感。诗中的对比与转折,展示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四季更替的奥秘与天命的疑问。他在思考着,人类是否能探知天意,理解四季交替的道理。

接着,诗人将焦点转向现实情境。他描述了春季即将结束时,气温却突然转寒,对农民们造成的担忧:“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这里通过季节的转变,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不可控性,使人们面临着农作物受冻的风险。

然后,诗人转向了一般人们的态度:“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农民忧心于土地的冻害,而一般人则感叹花朵的凋谢,这两种情感都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变迁的关切与留恋之情。

最后,诗人以自身身份作为父母官加以回应:“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他表示自己并不与一般民众的意愿相异。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自己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他要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的需求,体察民情。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疑问与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担当与责任。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凝练地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引发读者对于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 《日暮游东涧》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 《买油》

    三百六十斤油,何须苦苦问他求。心光廓彻灯何用,水草无心若画牛。五味舌头无足日,煎熬煮炙几时休。功辨斯成无点染,西江一口绝纤流。

  • 《梦断》

    梦断灯残闻雁声,揽衣起坐待天明。街头浊酒不堪醉,窗外疏梅空复情。人欲见挤真砭石,身宁轻用作投琼。南湖可引春畴美,只合躬耕毕此生。

  • 《社饮》

    世上升沉一辘轳,古来成败几樗蒱?试看大醉称贤相,始信常醒是鄙夫。起舞非无垂白伴,暮归仍有枕髦扶。即今不乏丹青手,谁画三山社饮图?

  • 《督几先画》

    北固江山自有余,不分清景到绳枢。凭君笔底真三昧,幻出云烟入坐隅。

  • 《吴姬曲五首》

    吴姬舞,朝看成云暮看雨。偶然欲笑一回眸,锦段金钱落如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