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凭舆看远山,不知行处是峰峦。
他山亦有痴人看,却向侬家行处看。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二十四日看山》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凭舆远观山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热爱和对人生行程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二十四日凭倚车看远山,
不知行程之处是否是峰峦。
其他山上也有痴迷者眺望,
然而只向你家前行的地方凝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凭舆观山的方式为背景,通过山的形象和人的行程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对山的景色的痴迷和对人生行程的思考。
诗人在二十四日这一特定的时间点,凭倚着车辆远观山景。他不确定自己所行之处是否就是山的高峰,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性。他意识到在其他的山上也有人像他一样痴迷地凝望远方,这里可以理解为其他人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然而,他只愿意将目光投向你家前行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坚守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
整首诗词以山为象征,通过山的景色和人的行程相互对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的坚定。同时,诗中的山景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以及人对山的痴迷和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山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山的热爱。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和追求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昔年曾作守,旌骑拥山头。省己无遗爱,投荒历旧游。妻儿相翼卫,风雨漫淹留。力学如何验,仁人乃不忧。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惟愁员外署,不应列星文。
前溪夜雨锦张红,坠萼残英绕暗丛。已与吹开复吹谢,无情毕竟是春风。
高轩瞰方池,澄波隔琐窗。中岛植奇花,鲜逾濯锦江。水府集群仙,红云罩翠幢。画图入禁庭,荣耀知无双。
淮海棠阴已著行,却移小队入襄阳。江山尚带戎马气,斋合遽闻编简香。自昔声名满梁楚,向来为政压龚黄。风流高出山翁上,不用擎鞭问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