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夜晚进入磻溪就像进入了一条峡谷,
照亮山谷的火光惊动了猿猴。
山顶上孤立的月亮依然明亮,
石头上的寒波在黎明时分更加喧嚣。
至高者曾隐居在这里,白云合拢,
神奇的物体已经变化,只留下弯曲的痕迹。
我多么希望能够随着霹雳驾驶而去,
让天上的斗转倒翻,倾倒出天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早晨行至磻溪的场景和他的遐想。夜晚进入磻溪,他感受到山谷的幽深和神秘。火光照亮了山谷,惊动了猿猴,展现了山谷的生机和活力。尽管夜晚已过去,但山顶上的月亮依然高悬,石头上的波浪声也在黎明时分愈发喧嚣,这种景象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诗人提到了至高者曾隐居在这里,白云合拢,暗示着神奇的存在和变化,而唯一留下的则是弯曲的痕迹,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变幻和无常。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超越现实的渴望,他希望能够驾驭霹雳,改变天地的秩序,让天瓢倾倒,实现自己的梦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磻溪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夜晚进入磻溪的描写,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他用火光惊动猿猴的形象,烘托出山谷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诗中的孤月和寒波则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至高者曾隐居在此,白云合拢,表达了对于神秘和变幻的向往,而这种变幻只剩下弯曲的痕迹,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超越现实的渴望,借用驾驭霹雳和天瓢倾倒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实和实现梦想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通过描写夜晚的磻溪景色和诗人的遐想,诗词中融入了对于人生、自然和超越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超越的向往。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人忍於搏虱,习熟且解牛。象箸与玉杯,漆器实其由。斯须失兢畏,恶名溢九州。始乎为善士,终可蹈轲丘。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降福孰汝私?得祸孰汝雠?圣狂在一念,祸福皆自求。易箦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三渐,直声已著,近来四蜀,先虑尤深。事验平凉,眷隆当宁,指日须还公秉钧。愿公寿
独倚危楼一望长,恼人情处是斜阳。神州更在斜阳外,纵使无情也断肠。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黄河口,清水头,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