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耳聩二首》

血气衰微性不灵,非非是是见曾听。
胸中不著许多事,天下本来无正声。
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
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

作者介绍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耳聩二首》
作者:陆文圭(宋代)

耳聩二首一片云,血气衰微性不灵。
非非是是见曾听,胸中不著许多事。
天下本来无正声,但觉飕飕战风雨。
谁知虎虎震雷埏,先生耐静坐终日。
怪底作劳吾耳鸣。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陆文圭的《耳聩二首》,通过描绘耳聩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的开头以“耳聩二首一片云”作为引子,耳聩是指耳朵听到异响。诗人以一片云来隐喻耳聩的感觉,形容耳朵所受到的干扰和困扰像一片迷雾般让人迷惑不解。

接着诗人写道“血气衰微性不灵”,血气衰微指人的精力和活力日渐衰退,性不灵则指人的感官和感知能力减弱。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年老衰弱、感官衰退的状态,也暗示了时代和社会的衰落。

接下来的两句“非非是是见曾听,胸中不著许多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周围事物的模糊和困惑,感知能力的衰退使得他无法准确辨别和理解所见所闻。

紧接着诗人写道“天下本来无正声”,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疑惑。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正义和正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社会充斥着各种虚伪和不正之声。

最后两句“但觉飕飕战风雨,谁知虎虎震雷埏。先生耐静坐终日,怪底作劳吾耳鸣”,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飕飕战风雨和虎虎震雷埏都是形容外界的动荡和嘈杂,而先生(指作者自己)却坚持静坐,安静思考,但这种安静的思考却使他的耳朵感到疲劳和不适。

整首诗以耳聩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感受到的耳聩的感觉,抒发了他对于时代的疑惑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对于真理的追求。

  • 《寻僧不遇》

    扪萝入石径,野衲栖其间。杖锡知何处,留云守禅关。当户走饥鼠,隔林巢白鹇。候久移晚照,困来漱寒湾。翛然非人世,欲去且复还。木杪猿一声,六窗契山山。

  • 《享先农乐章·舒和》

    羽籥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 《送乔随州侃》

    结交三十载,同游一万里。情为契阔生,心由别离死。拜恩前后人,从宦差池起。今尔归汉东,明珠报知己。

  • 《辩熊耳》

    昔禹别九州,导洛自熊耳。熊耳自有两,未審孰为是。东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书传称上洛,斯言得之矣。

  • 《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湘水泻秋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

  • 《庭际新移松竹》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抱节乍离新涧雪,盘根远别旧林风。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