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不止泥路迂,马倒伏地人下无。
居者不出行者止,午市不合入空衢。
道中独行乃谁子,饿者负席缘门呼。
高堂食饮岂无弃,愿从犬彘求其余。
耳闻门开身就拜,拜伏不起呼群奴。
喉乾无声哭无泪,引杖去此他何如。
路旁少年无所语,归视纸上还长吁。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饿者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雪不停,泥泞的路迂回曲折,
马匹倒伏在地上,行人无处可去。
居住者不出门,行人停步不前,
午时的市集空无一人。
孤身行走在路上的人是谁的子弟,
饥饿的人背着席子沿着门扉呼喊。
高大的宅院里有食物和饮品,却没有被丢弃,
愿意与狗和猪一同争夺它们的残羹剩饭。
耳闻门开,立刻跪拜,
跪拜下去再也无法起身,只能呼叫奴仆。
喉咙干涸无声,无泪可哭,
拄着拐杖离开这里,他去向何方?
路旁的年轻人无话可说,
回望纸上的文字,长叹一声。
诗意:
《饿者行》通过描绘一个饥饿的行人在恶劣的天气和困境中的艰辛生活,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关怀的思考。诗中揭示了冷漠的现实和人们的苦难,同时也传递了对生活的无望和对人性的深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贫困、饥饿的行人在雨雪交加的环境中的艰难经历。诗中以雨雪不止、泥泞的路、马匹倒伏等描写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恶劣的天气和艰难的行进条件。作者通过对居住者不出门、行人停步不前、午时市集空无人等现象的描述,暗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冷漠和对困苦者的漠视。
诗中的行人饥饿而无助,背着席子呼喊,希望能得到一点食物。他愿意与狗和猪一同争夺残羹剩饭,这反映了他对温饱的渴望和对尊严的放弃。作者通过这种对行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的批判,呼唤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
在诗的最后,作者描述了行人的绝望和无助,他无力呼喊,无泪可哭,只能拄着拐杖离开,不知归去何方。诗中的年轻人无话可说,回望纸上的文字,长叹一声,这句表达了对行人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一个贫困行人的苦难经历和社会的冷漠现象,通过对人道主义关怀和社会问题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文籍先生不肯官,絮巾冲雪把鱼竿。一堆方册为侯印,三级幽岩是将坛。醉少最因吟月冷,瘦多偏为卧云寒。兔皮衾暖篷舟稳,欲共谁游七里滩。
客程欠舞彩衣斑,懒把茱萸对酒看。凉思着人穷脚健,丰年到手老怀宽。有风不怕江流逆,无愧何忧蜀道难。但愿浣花花好在,免教杜曲眼长寒。
拟将物化问渔樵,妙里无形本寂寥。大地云生千嶂雨,中天月上九溟潮。山河劫运九中化,世界尘缘座上销。此意到头谁会得,任他人道似逍遥。
因探梅花踏晓云,隔墙时有暗香闻。枝头才漏春消息,便带春愁一二分。
度柳穿花故故迟,黄金新刷羽毛奇。惊回午梦花梢日,啼破春愁柳絮时。老去上林空好语,向来幽谷有谁知。纷纷云雨成翻覆,求友唯君慰我思。
人家鸡犬近相闻,村落纡回古木深。山客一来尘想尽,水声终日奏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