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哉捏怪老狐狸,披起金毛狮子皮。
弄尽任从天外去,尾巴败露已多时。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端狮子赞》是一首来自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如净。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提到的“端狮子”是指一种形象威武的狮子,而“捏怪老狐狸”则是指一个狡猾而怪诞的老狐狸。诗中描述了老狐狸披上金毛狮子的皮,伪装成威武的狮子,然后从天外出现,玩弄众人,但尾巴不慎露了出来。
这首诗词的诗意暗喻了人世间的伪装和虚伪。狐狸披上狮子皮,是在描述一种伪装的现象,象征着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常常伪装自己,掩盖本性,以达到某种目的。然而,无论伪装得多么巧妙,总有时候会露出马脚,露出真实的本性。这种伪装和虚伪的行为是可笑的,也是值得嘲讽的。
通过这首诗词,作者传达了对虚伪行为的批判和嘲讽。他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们伪装行为的荒谬性和不可持久性。诗中的狐狸虽然伪装得很像狮子,但尾巴的露出暴露了它的真实身份,暗示了伪装终将会被看穿。这种批判意味着作者对社会虚伪现象的不满,呼吁人们保持真实和诚实。
在赏析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机智和辛辣的幽默。通过狐狸和狮子的对比,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人们的虚伪行为,并以幽默的方式嘲讽了这种行为的可笑性。这种幽默和讽刺给诗词增添了一种轻松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端狮子赞》通过对狐狸伪装成狮子的描绘,传达了对虚伪行为的批判和嘲讽,呼吁人们保持真实和诚实。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机智和才智,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反思人性和社会现象。
寄来诗卷了无尘,想见家贫道不贫。真复远追前辈味,颇惊顿异去来人。驱车荡荡行须至,破的遥遥见已亲。换骨得仙内丹熟,可须浮海望三神。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
西汜驰晖过,东园别路长。岁华唯陇柏,春事罢公桑。龟兆开泉户,禽巢闭画梁。更闻哀礼过,明诏制心丧。
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以外兄见。夫已诺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诗寄张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君将行,崔又赋一诗以谢绝之。词曰:“弃置今何道,当
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云鬓一枝斜,小合幽窗,是处都香了。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