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旖龙睡不惊。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这首诗是宋代阳枋所作,题名为《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学习在寒冬中窗下吟唱的蛩蛩,
那尖锐的声音只有一种,不如多变的声音好。
整个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管旁边的河龙是否能睡得安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单调、固执的声音的不屑和反感。寒蛩的声音清晰而高亢,但是缺乏变化,这与世界的多样性形成了对比。阳枋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丰富多彩、多变的声音的喜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寒蛩声音的单调与世界的多样性,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创新、变化的崇尚和追求。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于声音的追求,也可以看做是对于艺术的追求。阳枋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香露湿,草晶荧,起看大地尽瑶璚。下界千门人寂寂,空山夜静海波声。
花前愿步溅狂澜,花外扶疏竹数竿。带雪精神清更好,冰肌元惯朔风寒。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种树书频读,齐民术屡窥。曾求竹醉间,更问柳眠时。卢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迟。
红摧绿锉,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