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天真合,心惟圣处求。
有书皆默记,无事不冥搜。
相业期黄发,祠官恃黑头。
为霖几人望,谁料倏成休。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端明尚书汪圣锡挽词二首》是宋代作家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性与天真合,
心惟圣处求。
有书皆默记,
无事不冥搜。
译文:
人的性情与天真纯朴的本性相合,
心灵只向圣贤的地方追求。
有书就默默地记住,
没有事情就不停地思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追求圣贤之道的心境。作者将自己的性情与天真纯朴的本性相融合,通过默默地阅读书籍和不断地思索,来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纯净心灵和追求道德美的向往。他强调了性情与天真的结合,认为人的本性与天真纯朴的品质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通过默默地阅读书籍和不断地思索,作者试图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之路。这种追求高尚道德的心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第二首:
相业期黄发,
祠官恃黑头。
为霖几人望,
谁料倏成休。
译文:
相业期望着黄发(指年老),
祠官依仗黑发(指年轻)。
为了名望有几个人期望,
谁料突然就消逝了。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反思。相业(指官员之间相互期望升迁)期望着年纪渐长,因为年纪大的人更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而祠官(指祭祀官员)则依仗着年轻,因为年轻人更容易受到重用。然而,作者在诗中提醒人们,名利的追求是虚幻的,突然间一切可能都会消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场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名利追逐的警示。作者认为,人们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最终发现所追求的目标虚幻不实。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冷峻观察和对名利追逐的批判,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盛生东出关,白下桃花满。相逢南阳田,目寄孤云远。君归江国正鸣鸠,草绿空矶燕子愁。与尔期登雨花阁,六朝何处楚江流。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