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
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
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杜元凯庙》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的形象,他不拘泥于琐碎的小事,而是专心致志于学问,并且具备武备之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
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
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书生的品质和志向。他不过于拘泥于琐碎的筹算和功名,而是专心致志于读书和学问。他在南方征战的日子里也不忘耽于经书,他在帷幄之中清晰地指出战略方向。他胸怀宽广,既有学问之库,又具备武备之才,与那些浅薄的儒生相比毫不逊色。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自律能力的人,不会像那些无知的人一样沉迷于享乐。尽管沉碑(即墓碑)可能会给人留下好名声,但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有实际才能的人。在茫茫万山的路途中,他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像松树的风一样痛快。
赏析:
《杜元凯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这位书生的形象和品质。诗中的书生不受世俗的琐碎所困扰,专注于学问和武备,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自律能力。他不追求虚名,而是追求真正的英雄本质。整首诗以清新、爽朗的笔调表达了书生的高尚气质,同时通过与蜀阿童(指浅薄无知的人)的对比,凸显了他的卓越才能和超越凡俗的品德。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才能和高尚品德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