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住坐长安道,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芳菲易歇天难老。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读易书怀》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长安之行为背景,抒发了对长安城的喜爱和感慨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读易书怀
家家住坐长安道,
日问长安何草草。
春到骊山渭水深,
拂石临流苦不早。
万户千门镇日开,
无边风月随人好。
满城花柳断莺肠,
芳菲易歇天难老。
中文译文:
每家住在长安道旁,
每日问长安的繁忙。
春天来到骊山和渭水,
拂动石头临着流水,遗憾事情做得不早。
万户千门白天敞开,
无边的风景和月色随人们喜好。
满城的花草和垂柳折断了莺的肠,
芬芳的景色易逝,天难以长久。
诗意和赏析:
《读易书怀》以长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的热爱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诗人首先描述了长安道上的居民,表示每日都会询问长安的情况,反映了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繁忙而热闹的景象。接着,诗人以春天来到骊山和渭水的景象为引子,表现了长安的美丽和富饶。然而,诗人又以"拂石临流苦不早"来表达自己的遗憾,意味着他来到这里的时间已经晚了,错过了一些美好的事物。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万户千门都白天敞开,人们可以随意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明亮的月光。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诗人用"满城花柳断莺肠"来形容长安的景色,意味着花草盛开和垂柳如丝的美景,却断绝了莺鸟的乐声,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寂寞和悲凉。
最后两句"芳菲易歇天难老"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繁华景象易逝和时光不老的感慨。长安的花草美景和繁华景象虽然美好,但却易逝,而时光却无法永远停留,故长安的繁华难以长久。
整首诗以长安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市的繁华和景色的美丽,凸显了时光易逝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俱着锦衣裳,凭谁办绿黄。可怜君耄矣,贤嬖不贤姜。
晓来丹枫过雨,净如扫。霜空横雁,寒日翻鸦,惊嗟岁月如流,更被酒迷花恼。转眼吴霜,点鬓催老。细思欢游旧事,还自笑。断雨残云,都总似、梦初觉。锦鳞书断,宝箧香销向谁表。尽情说似啼鸟。
远墟行蔼蔼,滞绪豁欣欣。挟翠山能润,矜晴草自薰。堕鸢那及吸,飞鹭可堪九。欲共江流说,滔滔故不闻。
去年秫地伤秋潦,春酒浇醨不可亲。红树梢头山鸟语,只应笑我独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