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西汉》

汉得孤秦万弊时,当年丞相要无为。
洛阳年少空流涕,谁谓书生果有知。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读西汉》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汉得孤秦万弊时,
当年丞相要无为。
洛阳年少空流涕,
谁谓书生果有知。

中文译文:
在汉朝夺取孤独的秦国时,
当年的丞相主张无为而治。
洛阳的年轻人空洒泪水,
有谁能说书生果然有智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汉时期的情感和思考。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但在这个时期,秦朝留下的问题和弊端仍然存在。作者通过描述当时的丞相主张无为而治,表达了对西汉政权在处理问题上的犹豫和无力感。丞相的无为政策使得洛阳的年轻人感到失望和无奈,他们的眼泪流下来。这表明作者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现象感到担忧。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书生的思考。书生作为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一直被认为是有智慧和见识的代表。然而,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书生果真有知识和智慧吗?这是对当时书生知识水平和社会责任的质疑。作者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西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描绘,作者展示了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的思索与反思。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性的思想价值,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 《送古为徐聘君》

    少君早有箕山志,昔者闻之西涧公。倾盖无堪赠程子,式闾犹记吊林宗。老夫久已植其杖,此士孰能招以弓。耄矣心知难再面,乱山千叠暮云浓。

  • 《祝熙载赴任东阳》

    东阳美山水,之子本风流。稍去何平叔,还追沈隐侯。清江飞晚雨,斜日半沧洲。县道行无愧,烟萝有胜游。

  • 《草花》

    不入群芳谱,生机屑化工。十年多旷土,一种自春风。蛙吠残阳影,萤明细雨丛。令人怀洛艳,锦幄照帘栊。

  • 《绣袈裟衣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 《炙背》

    老身不能寒,心唯爱冬日。炙背蓬门下,暖气浃肌骨。自谓人间世,世乐居第一。虽曰狐貉温,功莫与之匹。山居人不到,独坐快扪虱。

  • 《光宗皇帝夏竦双头牡丹赋御书赞》

    圣孝动天,瑞则应之。帝开绍熙,天实命之。三宫燕娱,爱且敬之。禁籞翠华,时联幸之。万葩其春,彩服映之。玉色怡愉,霞卮{荧去火加酉}之。岂乐行都,民物盛之。乾坤同欢,康衢咏之。于牣灵沼,鱼鸟泳之。天光下临,邦家庆之。煌煌牡丹,奇产并之。帝王称觞,亲捧迎之。巍巍太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