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读维摩经有感》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身如泡沫亦如风,
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
维摩虽病有神通。
中文译文:
身体如同泡沫一样虚幻,无常如风。
刀割香肤,一切皆空。
坐在宴会上,观察世俗的现象,
即便维摩(佛经中的人物)身体受病困扰,却有神奇的能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身体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人的存在如同泡沫一样脆弱,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就像风吹过一样无法把握。
诗中提到的"刀割香涂共一空"意味着一切欲望和财富都是空无一物的,无论是物质的享受还是身体的痛苦都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这种观点与佛教的空观相契合,强调了人生中追求物质享受的空虚和无常性。
然后,诗人在宴会上观察世间的种种现象,意味着他从世俗的场合中领悟到生命的真相。最后一句"维摩虽病有神通"表明维摩虽然身体受病困扰,却具备超凡的能力,这也是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说明通过修行可以超越人世间的病痛和困扰,获得超越凡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思考,强调了物质欲望的空无和修行的意义。它展示了王安石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世俗人生的审视和批判。
僻巷新苔遍,空庭弱柳垂。井栏防稚子,盆水试鹅儿。喜客加笾食,邀僧长路棋。未能抛世事,除此更何为。
简斋吟集是吾师,句法能参杜拾遗。宇宙无人同叫啸,公卿自古叹流离。穷途劫劫谁怜汝,遗恨茫茫不在诗。莫道墨梅曾遇主,黄花一绝更堪悲。
横洲送我忽俱还,四顾无边已惨颜。雪浪撞天吞几子,抛云将雨起西山。一声霹雳从空下,万丈金蛇掣斗间。舟子惊呼总无色,平生忠信且今番。
雨露满儒服,天心知子虚。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赠别倾文苑,光华比使车。晚云随客散,寒树出关疏。相见应朝夕,归期在玉除。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岩壑。岩壑树修修,白云如水流。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五营承庙略,四野
藤枝既老解纵横,禅老因何解道情。识取个中无把捉,眼前瓦砾是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