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魏鹤山先生渠阳集五首》

瀛登湘渡偶皆同,一了乾坤此两翁。
前后身吾虽未信,俱遭权孽肆奸凶。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读魏鹤山先生渠阳集五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瀛登湘渡偶皆同,
一了乾坤此两翁。
前后身吾虽未信,
俱遭权孽肆奸凶。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魏鹤山先生渠阳集的诗词。诗人以自己与魏鹤山先生的身世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性黑暗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瀛和登作为象征,寓意着两个不同的世界。瀛是神话中的海洋,象征着宽广辽阔的天地;而登则指的是登临高山,象征着俯瞰世界的视野。诗人通过瀛登湘渡的形象来表达自己与魏鹤山先生在不同时空中遭遇相似的命运和遭遇。

诗中提到"一了乾坤此两翁",表明诗人和魏鹤山先生都已经归于尘土,完成了自己在世间的使命,进入了乾坤永恒的境界。这里的"乾坤"既可以指代宇宙的变化,也可以指代人世间的事物。两位先生的离世使得乾坤间的一切都显得无常和虚幻。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魏鹤山先生身世的怀疑。诗人承认自己对前世和后世的身份并不确定,但他们都遭受了权力的孽缘和奸凶之徒的欺凌。这种权谋和恶势力的存在使得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往往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

整首诗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揭示了历史和人性的无常和荒谬。通过对自身与魏鹤山先生的类比,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权力腐败的深深忧虑。

  • 《满庭芳 继重阳韵 藏头 折起方字》

    谢王公,令身脱,田耕出祥光。然省悟,汞内结铅霜。识尘缘恩爱,须当、念断情忘。猿退,乎者也,从此便潜藏。臧。堪可用,分修葺,玉洞金房。通得玄妙,知味闻香。日逍遥豁畅,申处、同话琅琅。辰好,端午正,玉性自然芳。

  • 《答惠州曾使君韵二首》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若似后儒穿凿说,占人字字总堪疑。

  • 《春闺辞二首》

    卷帘迟日暖,睡起思沈沈。辽海音尘远,春风旅馆深。疏篁留鸟语,曲砌转花阴。寄语长征客,流年不易禁。不得辽阳信,春心何以安。鸟啼窗树晓,梦断碧烟残。绿鉴开还懒,红颜驻且难。相思谁可诉,时取旧书看。

  • 《贺新郎(琼花)》

    辜负东风约。忆曾将、淮南草木,笔端笼络。后土祠中明月夜,忽有瑶姬跨鹤。迥不比、水仙低弱。天上人间惟一本,倒千钟、琼露花前酌琼露,丹阳酒名。追往事,怎忘却。移根应费仙家药。漫回头、关山信断,堡城笳作。问讯而今平安否,莫遣玉箫惊落。但画卷、依稀描著往年崔师画轴

  • 《睡花阴令》

    愁云歇雨,净洗一奁秋霁。枝上鹊、欲栖还起。曲阑人独倚。持杯酌月,月未醉、笑人先醉。忘醉倚、木犀花睡。满衣花影碎。

  • 《上魏南夫丞相》

    浩如都会藏槃槃,静若江汉捐涛澜。公手不动安如山,人在广莫行宽闲。昨朝斋戒谒帝还,精祷默际天人间。风雨燠寒吾臂端,此道不远求诸难。异时谈笑闻斑斑,王门至今人扣斗,翕然四海忘家艰,父歌母嬉儿团圞。深耕熟耰输上官,仓廪府库堆层峦。下窥王谢规摹悭,蜀山万里逾人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