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通鉴杂兴》

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读通鉴杂兴》中文译文:

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
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诗人在读《通鉴》时感慨万千,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囚禁在楚地的王公们的同情之情。

首两句“莫怪新亭泣楚囚,王公原不辨中州。”揭示了新亭中的囚禁者由于被限制在楚地而产生的失意和痛苦之情。其中的“新亭”是指监狱,泣楚囚即在楚地哭泣的囚犯。而王公们原本就对中原的情况不甚了解,导致自身被禁锢在楚地,无法明辨中原。

接下来的两句“石头门外千年恨,他日相思一涕流。”则表达了囚禁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之情。石头门外的“石头”象征囚禁的牢门,门外代表着自由的世界,囚禁者对此产生了长久以来的怨恨之情。而当他们将来重获自由时,必然会思念与挚爱的人们,这时他们心中的相思之情也会化为泪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被禁锢在楚地的王公们的同情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往事的怀念。通过描绘囚禁者内心的痛苦和流淌的泪水,以及对自由和家人的思念,诗人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

  • 《池上竹》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 《任至道招饮香海棠下》

    眼见名花病已轻,手攀芳树思如酲。飘零万片都无恨,点缀残枝更有情。日暮莫辞银烛照,夜寒谁为宝瓶生。饮阑可怕留连久,满地香红忍得行。

  • 《李中令挽词二首》

    家赐齐侯履,人推卻縠文。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盛集追园盖,遒章托陇云。不图新渚畔,更作死生分。

  • 《熙宁蜡祭十三首》

    天锡康年,四方顺成。乃通蜡祭,索享于明。金石四作,羽施翠旌。神来宴娭,泽被群生。

  • 《夜至瓜洲》

    瓜洲人家灯火微,瓜洲波上行人希敲门买得双清酒,船在西陵逆浪归。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