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通鉴杂兴
建安社稷看文举,
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
诸人休苦恨狂疏。
诗意: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世间事物的思考。作者以读《通鉴》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时代风云的关注。他认为虽然历史上有很多英雄豪杰,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终究离不开尘世之外,重要的是要在当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天地相融合,不要过于苛求名利之事。
赏析:这首诗词以四句简练的结构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首两句"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过去时代的向往,同时也意味着作者对于当下复杂社会环境的思考。接下来两句"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申明了作者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要与天地相融合,不必过于计较得失,也不宜苦苦追求虚荣和财富。整首诗词旨在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哲理和境界的思考,倡导平和和谐的处世态度,对于当代生活仍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文译文:
读《通鉴》杂兴
观看建安时代社稷见文治,
向往正始年间的风流胜事。
天地合一,没有特定的归属,
人们不必苦苦寻求名利,狂妄与孤高。
雪片成孤立,蟾华与共游。从教惊蜀犬,曾是喘吴牛。蹲石依松瘦,寒溪映竹流。遥知明岁稔,携酒上南楼。
久持邦柄擅斯文,却扫丘园脱世纷。已用三篇作霖雨,回看万事似浮云。何须棨戟荣归路,自有旂常载旧勋。欲别延英犹造膝,老臣虽去不忘君。
塞南秋水陂塘,芦叶萧萧半黄。直北飞来鸿雁,端疑个是潇湘。
绿发仙郎藻思新,就中诗语更通神。清襟逗兴初无滓,采笔呈华别有春。顾我风期情背俗,感君官职命欺人。汤汤听尽流波曲,终愧衰聋赏未真。
华草。华草。秀发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纷纷。妖韶随处动人。人动。人动。王孙公子情重。
晓甑初炊早稻鲜,传呼与觅卖鱼船。可怜弹铗竟成恨,空对筠篮翠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