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读史七首》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作者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读史七首》是宋代于石所写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来古往一片疆,虎斗龙争几位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诗意:
这首诗以历史为主题,通过七首短诗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和国家兴亡的沧桑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并通过对朝代更迭、战争和帝王之间的斗争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叹和对国家愈发多元化的发展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历史观念和强烈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中的战争和国家兴衰,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残酷,对历史的揣摩和思考也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中。

首段提到了历史的长河,指出历史的长河不分今古,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产生了一片土地。接着描绘了历史上的战斗和帝王之争,表现了历史的血腥残酷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质。

第二段描述了秦地的险阻和楚国的覆灭,以山河之险、王朝的更迭表现了历史的艰难和曲折。八千子弟楚天亡意指楚国士兵众多,但都在战争中牺牲,反映了历史中人们为了国家命运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

第三段表达了朝廷有道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而仁义行师并不依赖于强大的武力。这种理念强调了道德和伦理高于武力和战争,寄望于国家能通过仁义来统治和治理。

最后一段用"往事废兴"一语,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疑问,并以寒烟衰草满斜阳的景象,抒发了对历史沉寂和衰落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起伏和国家命运的变迁,通过揭示历史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揭示了历史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德和仁义的追求,希望国家能以智慧和善良的方式来统治和治理。

  • 《小池》

    白绵飞尽绿丝深,无数鱼儿聚藻阴。日夜潺湲声不断,分明一片伯牙心。

  •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 《适意》

    不效痴禅误此身,安居随分乐天真。閒寻草药防医病,广施仙方为济人。学道示逢师诀窍,收心且养自精神。修持要到无空地,扫却从前碍眼尘。

  • 《和叔崇清明后四绝》

    安期老子肯过从,每恨清尊不肯空。好句忽来今日雨,高情终是古人风。

  • 《赠蜀二史》

    老我桂冠慙复弹,羡君登第遽休官。幸哉有子事尤美,专以为亲人更难。旧说三贤皆特操,今看二士倍荣观。同归犹及襄阳老,一舸清风廿四滩。

  • 《清平乐(忠孝堂雨过,荷花烂然,晚晴可人,因呈李宜山同舍)》

    水乡清楚。襟袖销袢暑,绰约藕花初过雨。出浴杨妃无语。葡萄酌玻璃。已拚一醉酬伊。浪卷夕阳红碎,池光飞上帘帏。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