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騄方怀远,松筠忽有秋。
雍容名士数,终始法家流。
凛凛惊千载,堂堂閟一丘。
能令羊季子,不肯过西州。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杜侍郎挽词三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骥騄、松筠等象征物,展现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和对法家学派的推崇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杜侍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骥騄方怀远,松筠忽有秋。
雍容名士数,终始法家流。
凛凛惊千载,堂堂閟一丘。
能令羊季子,不肯过西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杜侍郎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首先,诗中提到的骥騄和松筠分别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骥騄是高贵的马匹,代表着杜侍郎的远大志向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而松筠则象征着杜侍郎的高洁和坚韧,将秋天的意象融入其中,表达了作者对杜侍郎在逆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理想的敬佩之情。
其次,诗中提及了雍容名士和法家学派。雍容名士指的是杜侍郎这样的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人物,而法家学派则是古代儒家学派之一,代表了法治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思想。这里,作者对杜侍郎的赞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高雅气质和才华出众,更因为他信奉法家学派的思想,将其视为终始之道。
最后,诗中用“凛凛惊千载,堂堂閟一丘”表达了对杜侍郎的崇敬之情。凛凛意味着杜侍郎的气度和威严,惊千载表示他的影响力将持续千秋,堂堂閟一丘则意味着他的威望和地位非常高尚。
诗的最后两句“能令羊季子,不肯过西州”表达了杜侍郎的杰出才能和影响力。羊季子是指羊祜,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西州则指的是羊祜的官职所在地。这两句诗意味着杜侍郎的才能和魅力足以使羊祜放弃自己的地位,而选择效力于杜侍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杜侍郎的深深敬佩和怀念之情,通过对象征物的描绘和赞美之辞,展现了杜侍郎高尚的品质、对法家学派的推崇以及他在当时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
碧洛青嵩刮眼明,马头次第似相迎。天街高士还知否,好约南轩醉一觥。
石火电光中出没,崖崩只裂尚难酬。放行一步还知不,佛是西天老比丘。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灵武腾光芒。元功百战两京复,万里阿瞒归故乡。干戈纷纷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纸摹缣搨四百载,家家传宝逾琳琅。唐文中世未变古,燕许偶俪为班扬。次山之文可也简,此颂未追周鲁商。禄山滔天等穷浇,春秋之法诛无将。
北出当年此运筹,悠然欹卧与神谋。三军节制驯貔虎,千里餱粮捷马牛。汉业兴亡惟我在,蜀山重複遣人愁。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