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是是正人伦,月夜花朝几损神。
薄俗不知懲劝旨,翻嫌罗隐一生嗔。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读罗隐诗集》是一首描写罗隐诗集的诗词,由宋代释智圆创作。这首诗词探讨了人伦、神秘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对罗隐一生的批评。
诗词通过使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非非是是的正人伦。这里的"非非"和"是是"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迷惑和模糊。这种对偶的表达方式也突出了人们对于道德选择的困扰和思考。
诗中提到"月夜花朝几损神",描绘了夜晚花朝的美景,但也透露出一种消耗神力的暗示。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暗指人们在物质享受中过度消耗精神力量,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诗中批评了薄俗之人对道德规范的无知和轻浮。他们不能理解或遵循懲劝的旨意,而是沉溺于肤浅的世俗欲望之中。这种批评暗示了人们对于道德行为的忽视和背离,对于纯粹的精神追求的冷漠。
最后,诗中翻嫌罗隐一生嗔,表达了对罗隐一生的不满和批评。具体原因未明确提及,但可以推测是因为罗隐在诗歌创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嗔怨情绪。这种批评可能暗示了对于消极情绪和不和谐心态的不认同,以及对于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罗隐诗集的分析和批评,探讨了人伦、神秘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诗意深沉,通过对诗人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的思考和期望。
病作日短至,病消秋气初。山深足氛瘴,俗俭少肴蔬。药乱曾何补,心安当自除。朝廷闵流落,已是脱迁居。寒作埋冰雪,热攻投火汤。今生那有此,宿业未应亡。委顺一无损,力争徒自伤。颓然付一榻,是处得清凉。一病五十日,复尔当解官。不才归亦乐,无食去犹难。黾勉人应笑,低徊
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雪窦禅师来,一口吞佛祖。
六十曰耆七十稀,西山能有几□□。宾鸿蛰燕秋如故,朗月清风事总非。美酒难求周九鼎,丽人多僭管三归。衰荣颠倒知何意,草上谁家露不晞。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懃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是男是女,都有官称。孙儿仕也登。时新衣著,不待经营。寒时火柜,春里花亭。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寿开八秩,两鬓全青。颜红步武轻。定知前面,大有年龄。芝兰玉树,更愿充庭。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赪。白乐天《开六秩诗》自注:年五十一岁,即曰开第六秩矣。言自五十一,即为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_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昼空征雁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