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冬至吟》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冬至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内在含义。冬至是冬季的最后一天,也是阳气开始重新生长的起点。诗人通过描绘冬至时太阳的位置和天心不变的移动,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循环。诗人认为在冬至子的一半时刻,天心即太阳的位置不再改变,标志着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在冬至时,大地上的万物还未复苏,一切都处于未生之时。

赏析:
《冬至吟》运用了简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寄托哲理寓意,展示了邵雍深邃的思想和诗意的表达。

首先,诗人运用了天文现象来描述冬至时的情景。他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这表示冬至时太阳的位置稳定不变。这种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以及季节的更替。

其次,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强调冬至时万物尚未生长的状态。他描述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暗示着寒冷的冬天还未结束,大地上的植物和生物还未苏醒。这种对比突出了冬至时节的特殊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述玄酒味淡和大音声稀来表达冬至时的宁静和寂静。玄酒是一种独特的酒,味道淡雅,与冬至时的寒冷气氛相呼应。大音声正希则暗示着冬天中缺乏声音的特点。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静谧的氛围,使读者沉浸在冬至时的静默与内省之中。

最后两句“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表达了诗人对于冬至时节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诗人以庖牺为喻,表示请问熟悉祭祀仪式的人,进一步验证他所述的冬至景象和寓意。这句话既是对读者的呼唤,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追问,体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综合来看,《冬至吟》通过描绘冬至时的景象和寓意,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邵雍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首诗词给人以静谧、深邃和思考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自然、季节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 《偈颂六十八首》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且喜葛藤根,今朝曝地断。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云连万木夕沈沈,草色泉声古院深。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松筠自古多年契,风月怀贤此夜心。惆怅送君身未达,不堪摇落听秋砧。

  • 《菩萨蛮》

    恰则春来春又去。凭谁说与春教住。与问坐中人。几回迎送春。明年春更好。只怕人先老。春去有来时。愿春长见伊。

  • 《蝶恋花》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