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吴、张相聚在檀溪的别业,感叹自然环境与友情之美。
整首诗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诗人描述了檀溪的山水景色。诗人与友人吴、张在这里相聚,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他们的房屋园庐相连,直面南山,周围水竹环绕,营造出一片幽静舒适的居所。
诗人对此地并没有特别选定的原因,只是因为自然与友情的吸引。他们在这里过着闲适的生活,草堂时常被太阳晒晒,花香在房间中弥漫。他们并不关心外界的事物,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人感慨地说,他们像是追随太公去垂钓,像是乘着子猷的船游玩。他自己也是一个喜欢幽居的人,曾经有幸路过檀溪,对这里的环境特别羡慕。
最后,诗人以梅花残落、柳树发芽为比喻,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轮回。鸟儿随着阳光停泊,鱼儿躲藏着缩起颈项。诗人停杯问山简,感叹这样的自然景观与他之前在习池边的经历有何不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幽居生活的向往,并通过比喻揭示了自然界的轮回变化。整首诗情感细腻,富有意境,展示了孟浩然擅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辱遇本非因绍介,登门不谓便无期。倾心问及言犹在,投贽书成事已悲。作镇方甘建邺水,惜贤尤在中兴时。伤心无复谘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剡县有佳处,吾行无定期。横塘供晚钓,孤店具晨炊。约客同看竹,留僧与对棋。人生得自在,更老未为迟。
五龙兄弟古英名,今日拿舟过悦城。莫向草茅久盘屈,早施霖雨活苍生。
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寂寞相如四壁耳,陋巷萧然穷饮水。虽似退之厌权门,时作对人慕君子。惭愧知音个中人,近前不学丞相嗔。欣髯抵掌论今古,肺腑恢然笑语真。顷余学问非三绝,操瑟干齐谋更拙。栖迟何以酬己知,吾道不移砚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