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箸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东西京二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犀箸金盘不暇尝,
更须石上捣黄粱。
数钱未免河东旧,
不识前朝大练光。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系列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虚伪的思考。作者以犀牛角制成的箸子和金盘来象征奢侈和享乐,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追求和享受的盲目追逐。同时,作者提到了捣黄粱,黄粱即美味佳肴的代表,意味着人们追求虚荣和享受时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物。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提到“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这里的“河东旧”指的是过时的价值观和观念,而“前朝大练光”则暗指前朝(指古代)时期的真正的道德和美德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比现实社会和过去时代的价值观,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和反思。
赏析:
《东西京二绝》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思考。通过犀箸金盘和捣黄粱的形象描绘,作者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和对真正重要事物的忽视。
诗中的“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社会对于过时价值观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真正的道德和美德的无视。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更高层次价值的追求。
总体而言,苏辙的《东西京二绝》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这首诗词呼吁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虚荣和享受,而是应该回归真正的价值观和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和美德。
客有忘形物我间,寸丝不挂漫垂竿。游鱼得计洋洋乐,人作四方丙穴看。
屈指新冬,肃霜天气重阳后。授衣时候。兰菊香盈袖。此日生申,维岳钟神秀。倾名酎。篆添金兽。共祝如椿寿。
春暮多风雨,离披满后园。晓余残片拥,晴外乱红翻。香径难留裛,娇心绝弄繁。成蹊是桃李,狼籍尚无言。
不属蔚宗传,又非知见薰。从来香一瓣,只许自闻闻。
大慈苕菷生,倒拈风飒飒。扫尽大地尘,赵州惊吐舌。蓦劄相逢玉乳峰,殷勤为扫寒岩雪。拄杖子,爱客情深,把炎助热。旧破苔钱画断云,放出寒格南枝北枝,一花两花三四花。疏影横溪,暗香浮月,无端尽把春容泄。清不彻恼碎心,广平似铁。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三声四声天下白,褪尽残星与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