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復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復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復乞为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冬日题智门寺北楼
满怀多少是恩酬,
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
岂能寒上背云楼。
译文:
满怀多少是恩酬,
虽然未见功名却已有白发。
不是为了寻找名山而竭尽筋力,
岂能寒冷地登上背云楼。
诗意:
这首诗是杜牧写给智门寺北楼的题诗,虽然短小精炼,但却表达出了深刻的意境。
首句"满怀多少是恩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或许这里的"恩酬"可以理解为对生活、对岁月给予的恩惠的回报。诗人虽然并未获得功名,但他已有白发,这是在暗示岁月不饶人,时光如梭。
次句"不为寻山试筋力",意味着诗人并非为了功名而奋力攀爬。岂能寒上背云楼,意思是说诗人并没有以世俗的成功和荣耀为追求,他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灵感的获取。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他以内心的寂静和追求为核心,表现出了一种平淡而又深邃的诗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早期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感慨与洞察力。诗人借题智门寺北楼,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追求内心境界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恩酬"、"白头"等生活细节,展示了诗人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感慨。通过"寻山试筋力"、"背云楼"等意象的应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此诗以简约的笔触描绘出诗人的境界和思想,表达了对名利和功名的冷静思考。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给人以深厚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诗歌中的意境和形象也深入人心,给人一种静谧、宁静的感觉。诗人不谋虑功名利禄,而更加关注自己内在的追求和灵感的获取。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境界,展示了他对内心和人生的独立追求。
迺翁飞旐过前村,一妇随车一在门。何处人家有三柩,髑髅山下合销魂。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义激中心不再思,宦途从此抱瑕疵。谁怜君子笃亲意,况是明王孝治时。靖节田园应久发,尚平婚嫁岂宜迟。一官尘土休回顾,海上群鸥旧有期。
渺渺茫茫远愈微,乘风日夜趁东归。半醒半困模糊处,一似醉中骑马飞。
拟结三间剩种梅,要令绕屋积琼瑰。与公酥酪元同味,投老时须共一杯。
细雨将春上晓枝,东风吹绿到涟漪。长沟绕槛多佳处,小迳穿花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