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东林寺白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林寺北的塘水,清澈见底如青玉。水中生长着洁白的莲花,莲叶有三百根。在白日的照耀下,莲花绽放出光彩,清风散发着芬芳馨香。香气如同银囊破裂,露珠如同玉盘倾泻。我眼中逐渐洗去尘垢,看到了这美丽的仙莲花。我才明白,红莲花虽有名声,却只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清净之物。夏天的花萼还未凋谢,秋天的花房已经结出果实。深夜中,众僧已经入眠,我独自起身,在池塘边漫步。我想采摘一朵莲花,寄送到遥远的长安城。但我担心离开这片山林,这样美好的莲花在人间无法生长。
诗意:
《东林寺白莲》以描绘东林寺的白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清净和美丽之物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之情。诗中通过对莲花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人间繁华和名利的冷眼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东林寺的白莲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纯洁和美丽事物的追求。他用清澈见底的青色水面、洁白的莲花和散发芬芳的清风,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的莲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纯洁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名利和繁华的冷眼态度。他意识到红莲花虽然名声显赫,但缺乏真正的清净,只是一种虚幻的美好。作者希望将一朵莲花寄送到长安城,但他又担心莲花离开了山林,无法在纷扰的尘世中生长和绽放。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疏离之情。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士人生观的一面,追求于纷繁世事之外的清净与超脱,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静观察和思考。
倚栏无语倍伤情,乡思撩人拨不平。寂寞闲庭春又晚,杏花零花过清明。
锦绣文才貌甚都,冶容乱掷果盈车。披图宜鉴登徒子,折齿犹胜谢幼舆。
梦回金井卸梧桐。嘶马带疏钟。草面露痕浓。渐薄袖、清寒暗通。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吹面桂花风。峭不似、红尘道中。
万里配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箭插雕翎阔,弓盘鹊角轻。闲看行近远,西去受降城。
儿童剪伐未须施,竹外横斜一两枝。冷艳更开深雪里。此花应不冀人知。
存亡三十载,事过悉成空。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