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冈岁晚一登临,共望长河映远林。
万窍怒呺风丧我,千波竞涌水无心。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东冈》
东冈岁晚一登临,
共望长河映远林。
万窍怒呺风丧我,
千波竞涌水无心。
中文译文:
登上东冈,岁晚之时,
与众人一同观望长河,映照着远处的林木。
万物窍户怒呼着狂风,使我心神丧失,
千重波浪竞相涌动,但水却没有心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景物描写表达了一种忧思之情。诗中,作者站在东冈上,远眺长河和远处的林木景色。这里的东冈可以理解为一种高处,象征着人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世界。岁晚的景色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似乎在暗示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长河映照着远处的林木,形成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
然而,诗中出现了怒呼的狂风和涌动的波浪,给整个景象带来了一种煽动和动荡的气息。狂风呼啸着,使作者的心神感到丧失,窍户可以理解为人的感官器官,表达了作者在狂风中的无所适从和迷茫。而波浪的竞相涌动,却没有心意,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力量并不关心人类的命运和感受,映照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无奈。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慨。景物的凄凉和动荡与人的命运相映成趣,凸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叹。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描写,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只因青帝行春罢,闲倚东墙卓翠旗。
万里江山助,千年苏李师。纷纷多假力,落落要真知。巧手宁无伪,徐行不厌迟。文章自公器,造物匪人私。
春景精研。花草新鲜。夏日赫绽红莲。忽然秋早至,见山亭、柳上鸣蝉。飚地朔风来到,飘白雪、遍山川。百岁光阴如*指,一灵真性好搜玄。得后*周全。养就神和气,结成丹、灿灿团圆。五道耀明齐聚,簇拥上
吏卒稀仍散。僮奴野自亲。问吾适无恙,遽病此何因。初觉身为客,还疑老逼人。焚香发深省,一笑对残春。
身随虚空如梦觉,万机截断任天真。单单留得娘生口,个事如何说向人。
恶语岂堪酬妙句,粗餐曾不餍常珍。得君海错俱奇绝,从此鄞江发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