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回溪绾文练,叠障环群玉,厨烟起城隅,远借晴林绿。
恍疑坐虚堂,淡墨写缣幅。
缅怀季与刘,静躁等臧谷。
身名千载后,岩影空贵躅。
霜林木叶下,悲籁喧寒谷。
我如凌风翰,不受世网束。
团浦白毡帐,清夜倘可卜。
更随孤月来,一洗昏衢目。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东峰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清晰的画面感。芒鞋踏在层层叠叠的丘陵上,感觉像是躺在华丽的宫殿里一样舒适。诗人清醒地意识到这并不是梦境,仿佛是熟悉的前世经历。他在行走中仰望苍穹,俯视八方,环绕在他周围的是弯弯曲曲的溪水和错落有致的园林,厨房的炊烟从城隅升起,远处的晴林苍翠欲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坐在虚无的堂上,用淡墨写下精美的绢幅。
诗词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去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的冷静观察。他怀念与季和刘一起度过的时光,他们曾共同追求艺术和思考人生。现在,他们已经过世,而诗人却仍在世间徘徊。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在岩石的倒影中变得渺小而珍贵。在寒冷的林中,飘落的树叶发出悲凉的声音,充斥着寒谷。诗人以自比凌风之翰,不受尘世的束缚,他渴望团聚在白毡帐下,与清夜为伴,心想如果能卜算出清夜的来临,那该多好。他愿意随着孤月的到来,洗涤昏暗的视线。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越尘世束缚的追求。他在美景中回忆过去的友情,思考人生和艺术的意义。诗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作者对于自由和内心情感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世事的冷静观察。整首诗词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间。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