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不闻箫鼓声,千门月色为谁明。
无端迁骑阶前过,错认地家枥马鸣。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丁怔元夕》是宋代陆文圭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入夜后,听不到箫鼓声的情景,月色照耀着千门,但却不知道为谁而明亮。诗人无意中经过了一座阶梯前的马棚,却错认了那里的马儿的鸣叫声,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首诗词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夜晚的感慨。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缺乏欢乐和音乐的声音。月色洒满了千门,但却没有人知道这美丽的景象是为了谁而存在。这种暧昧的氛围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和悠远的意境。
诗人在诗中以一个无意的行动,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他内心的孤独。他经过一座阶梯前的马棚时,听到了马儿的鸣叫声,但却错认为是他家马儿的声音。这种错觉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他希望能在这个夜晚找到一丝亲切和安慰,但却只是一种虚幻的错觉。
整首诗词以流畅的语言和简洁的意象,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失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描述夜晚的寂静和神秘,诗人抒发了对音乐和欢乐的渴望,以及对人际关系和归属感的思考。这首诗词给人以沉静、思索和凄美的感觉,呈现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