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

啼鴂催天明,喧喧相诋谯。
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
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
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
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啼鴂催天明,喧喧相诋谯。
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
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
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
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中文译文:
黎明时分啼鹃声催促天亮,喧嚣声彼此诋毁着谯楼。
暗蛩默默地哭泣着漫长的夜晚,唧唧声彼此相互悼念。
风中的蝉鸣清脆动人,长吟声不改变调子。
土中的蚯蚓虽无肠胃,却自始至终发出叫声。
红背鹞贪婪的声音最卑鄙,喜鹊的意图可预料。
它们都因为不平而鸣叫,哭泣和嬉笑都一样。
阮生(指作者自己)早已粗率随性,孙子的才华也未能妙绝。
道士开启这个小轩子,静静地坐着自己反思。
即便冲击着风浪,无法发出空洞的声音。
我已经说尽了,还有什么可言的呢?风来了,竹子自己开始鸣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界的声音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描述了黎明时分啼鹃的声音、谯楼上的争吵声、夜晚中蛩虫的哭泣声、蚯蚓在泥土中的叫声等。这些声音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世间事物各自的本性和特征。作者对这些声音进行了评价,认为风中的蝉鸣声最为清脆动人,而红背鹞的声音最为低俗卑鄙。他指出这些声音的出现都是因为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原因,有的是由于痛苦和哀伤,有的则是嬉笑和欢乐。

在最后几句中,作者谈到了自己和孙子的才华,并以阮生自称,暗示了自己的粗率和随性。他认为即使是孙子的才华也不能妙绝,而他自己坐在开启的小轩子里,默默思考着。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无言,风来了,竹子自己开始鸣叫,仿佛在告诉我们,存在于自然中的声音是最真实和自由的,而人类的言语和表达却常常受到限制和束制。

整首诗以声音为线索,通过对不同声音的描绘和评价,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等和人生无奈的思考。作者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作为对比,表达了对人类语言和表达的限制和虚无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审视。

  • 《感小株夜合》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伤心落残叶,犹识合昏期。

  • 《菩萨蛮》

    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绿藓怕啼_。可堪宫漏长。乌丝吟古怨。清泪消尘砚。梦冷不成云。□峰峰外情。

  • 《望永思陵》

    旰食忧民宴乐疏,太仓几有九年储?贾生未解人间事,北阙犹陈痛哭书。

  • 《简倪秘校觅香》

    雨合筠窗书满床,坐来颇觉欠炉香。卒然欲买何繇得,问遒倪家有异藏。

  • 《送渑池崔主簿》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 《诗一首》

    絮如柳陌三春雨,花落梨园一笛风。百尺玉楼帘半卷,夜深人在水晶宫。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