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书困点新茶。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定风波》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中文译文:
子瞻书困点新茶。
万古惟留风波事,
依旧烟波里人家。
诗意:
《定风波》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苏轼的朋友子瞻的书信为起点,描述了一个传奇故事中的风波事情。诗人通过描绘风波和水中的烟波,将过去的事情与现实联系起来。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苏轼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首句"子瞻书困点新茶"将诗人的朋友子瞻的书草草一瞥与新泡的茶相提并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迷茫。接下来的两句"万古惟留风波事,依旧烟波里人家"则将过去和现实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万古惟留风波事"表达了历史的长久流传,而"依旧烟波里人家"则暗示着人们始终生活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印记和人生的波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定风波》这首诗词既有深邃的意境,又有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独特感悟。它通过将个人的困惑与历史的风波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历史长河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历史的思索。这首诗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也是苏轼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识字田夫雪满簪,种桃久矣入山深。五星便是丛奎宿,不上黄花老圃心。
潭影悠悠白日閒,千年如画此江山。高人徐孺死已朽,上疏梅仙去不还。底是忧堪埋地下,谁能远不在人间。相逢正有论诗乐,且透西江句上关。
昨夜探寒梅,先报消息。天遣花神妆点,衬贤侯清白。试将玉蕊比修龄,算枝头千百。更有不凡风味,付调羹仙客。
文园病渴酒难浇,望见南泉意已消。买得茶来无铫煮,只将清泠送箪瓢。
共道归何晚,犹能喜欲狂。幼儿初拜揖,痴女仅梳妆。有笔修花谱,无钱辟草堂。新添竹逾百,风径细寻香。
主人出门去,客子入门来。主人为客留,若下花前开。借问客谓谁,东海王青州。一双明月珠,夜照沧溟流。人言王家太戆直,灌夫醉骂程不识。我谓王家无世情。孔融尔汝祢正平。烈士肝肠铁一片,安能尽逐时人面。时人面好心如云,白衣苍狗须臾变。问我马何白,问我车何素。知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