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点绛唇(酴醿)》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
怕钩衣袖。
不放攀花手。
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
还依旧。
谪仙去后。
风月今谁有。

作者介绍

王十朋(一一一二~一一七一),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初添差绍兴府佥判,三十年,除祕书省校书郎,寻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迁着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改兼侍讲、侍御史。隆兴二年(一一六四),知饶州。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謚忠文。有《梅溪前后集》及奏议等五十四卷。事见本集附录《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王十朋诗,以明正统刘谦刊《梅溪先生文集》(即《四部丛刊》影印本)爲底本,此本刊印粗陋,但后来各刊本均出此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参校清雍正唐传鉎重编《宋王忠文公全集》五十卷本(简称雍正本)和光绪重刊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点绛唇(酴醿)》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点绛唇(酴醿)

野态芳姿,枝头占得春长久。
怕钩衣袖,不放攀花手。
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
还依旧,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

中文译文:
野外的美丽形态,在树枝上占据了漫长的春天。
害怕勾住衣袖,不敢触摸花朵。
试问东山,花儿是否依然如当初。
依然如故,仙人离去之后,如今谁拥有了风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先,诗人称赞了野外花朵的美丽形态,它们在树枝上持久地占据着春天。这里的"野态芳姿"意味着花朵自然而生的美丽姿态,与人工修剪和栽培的花卉不同。诗人通过这句描述,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珍视。

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畏惧之情。他怕自己的衣袖被花钩住,因此不敢伸手去触摸花朵。这种畏惧可能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对于美丽的敬畏之情,诗人害怕自己的行动会破坏花朵的完整和美丽。另一种解读是对于逝去时光的畏惧,诗人不敢触摸花朵,害怕时间的流逝,害怕美好的事物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消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 东山是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他问这里的花儿是否还和过去一样美丽。这句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思考。无论是花朵还是其他美好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诗人希望它们能够依然保持当初的美丽。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叹和思索。诗人说花儿"还依旧",但"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这里的"谪仙去后"指的是诗人自己离开了东山,离开了美丽的景色。"风月"代表美好的事物和时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离去后美好事物的担忧和思念,亦可理解为对于他曾经创作的诗歌作品的思考。他在离开东山之后,对于美好事物的享受与欣赏也成了一个疑问,他在询问谁能够继承和感受到这份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赞美自然的美丽,但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和时光流逝的担忧。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传递出对于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索。

  • 《奉答祖印喜雪二颂》

    细逐流风遍大田,皑然一色绝中边。空生惯识岩中镜,何似天花乱坠年。

  • 《访南湖晦崖讲主》

    讲堂迷却散花人,百万茫茫徒苦辛。绝处逢生机路活,定应尊者是前身。

  •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

  • 《颂古五首》

    无忧树下浴婴孩,清晓蔷薇带露开。转过衲僧相见处,后槽驴马出胞胎。

  • 《读秦纪七绝》

    怒发君山俄见赤,威驱海石亦遭鞭。儒生曰山东无盗,方士云海中有仙。

  • 《满江红(约斋同席用马庄父韵)》

    挥手华堂,重整顿、选花场屋。撩鼻观、飞浮杂沓,异香芬馥。金缕尚馀闲态度,冰姿早作新妆束。恨尊前、缺典费思量,无松竹。蜂蝶恨,何时足。桃李怨,成粗俗。为情深、拚了一生愁独。菊信谩劳频探问,兰心未许相随逐。想从今、无暇劚蔷薇,鉏罂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