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春雨昼连夜,
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
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
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
要学仲舒能。
中文译文:
春天的雨连绵不断,白天和夜晚都下个不停。
春江的水冷得像要结冰。
清悲愁绪却浩荡无垠,
景色变幻剧烈而又飞腾。
身为归隐之人,心境如同入定的僧侣。
西园曾经去过吗?要学习仲舒的才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春雨不断、春江寒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他感叹人生的起伏变化,以及外界景色的瞬息万变,彰显了人类存在于宇宙中的渺小和无常。
诗中的“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他将自己比作一个归隐之人,身体虽然在世俗中停留,但内心却如同入定的僧侣,超脱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和寻求真理。
最后两句“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提升和追求真理的渴望。西园是指一种理想境地,诗人询问自己是否曾经到过那里,意味着对自身成就和修行的反思。而“学仲舒能”则是对古代哲学家仲舒的崇敬和学习的呼唤,表明诗人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追随仲舒的智慧和品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首诗词,辛弃疾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表现出对内心境遇和人生意义的追问,同时展示了对理想境地和智慧追求的向往。
舞罢霓裳日色低,满身春倦眼迷离。锦丝步帐繁花里,闲弄珊瑚血色枝。
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云海南溟远,烟波北渚微。勉哉孙楚吏,彩服正光辉。
玉节随东阁,金闺别旧僚。若为花满寺,跃马上河桥。
千岁光阴二十停,一停才向此时盈。律筒又报三阳近,历草还飞四荚轻。冉冉春盘行细绿,泠泠腊琖泻空清。不须更煮囊中药,气息存神自久生。
世上有蛇皆可物,非物非心亦百佛。五湖云衲竞头参,空把光阴恣埋没。我游江湖三十有四年,饱饭之余,一味闲打眠。子今迢迢苦寻讨,不知寻讨何慕焉。问吾道,今年大熟收成早。问吾禅,秋林噪晚声喧喧。抖擞屎肠都说了,莫将一字归去容易空流传。斯言写就相违别,目断家山云叠叠
芳树啼莺絮乱飞,疾风吹雨送愁归。梨花落莫还乡梦,麦粥凄凉展墓仪。倦客忍听溪上曲,游人犹羽水边嬉。西瞻太白家何在,拟托征鸿寄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