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地黄》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燕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诗词:《地黄》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燕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中文译文:
地黄饲养老马,能使马身光彩照人。
我听说乐天的话,比喻马得到这种滋养。
我年老体衰,正低头在马槽中,气息沉闷不振。
将地黄移植到肥沃的土地上,茂盛生长,争相迎接新的春天。
地黄根深沉水中,汲取丰富养分,长时间熬煮才能滋养陈年的柴火。
用东阿的清水灌溉,用北海的美酒施肥。
山崖上的蜜蜂提供甘冷之气,山姜散发芳香而辛辣。
把地黄熬煮成寒食时的饧食,就如瑞露珍馐供奉给天燕。
丹田中的火气自然而然地产生,使干渴的肺得到滋润。
愿将这内心的热情,一洗胸中的尘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地黄饲养老马为基本情景,通过对地黄的种植和养护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心境。

苏轼以地黄饲养老马的形象,喻示自己的衰老和颓废状态。他形容自己如同老马,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然而,他希望通过转换环境、改变条件,让自己焕发新的生机,像地黄在肥沃的土地上茂盛生长一样。

诗中的地黄象征着希望和滋养,它从深水中吸取养分,经过熬煮才能成为滋养陈薪的良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对于自我滋养和改变的渴望,希望能够通过汲取外界的滋养,改变自己的颓废状态。

诗中还描述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比如用东阿的清水灌溉,用北海的美酒施肥,山崖上的蜜蜂提供甘冷之气,山姜散发芳香而辛辣。这些元素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自己环境以获得新生的愿望。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内心热情能够洗涤胸中尘埃的愿望,希望通过饱洗内心的激情,使自己重焕活力。

整首诗以地黄饲养老马为主题,通过描绘地黄的生长和滋养过程,以及与作者自身状态的对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我滋养和改变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对环境的描绘,使诗意更为丰富深远。这首诗激发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改变的希望,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 《鹧鸪天(暮春)》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笾豆有践,黍稷惟声。礼终三献,神归杳冥。

  • 《哭闲霄上人》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 《扇》

    师璋今有几家同,名重蒲葵价亦穹。髹柄但夸千缕骨,不知曾未掩西风。

  • 《闲居》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 《失调名》

    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