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荆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
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
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
东西南北幸同官,
休作班荆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贱,
相攀莫待菊茱残。
沙鸥点点投波没,
檐鹊声声带日乾。
美景良辰同赏乐,
四并谁道古来难。
这首诗是宋代吴潜创作的《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诗中以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与友人一同欣赏、赏心悦目的愉悦心情。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篇,诗人用“东西南北幸同官”,表达了同伴们一同登高远眺的欢愉心情。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在这美丽景色的陪伴下,共同享受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接着,诗人写道“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这里描绘了诗人和同伴们在游览过程中的欢乐情景。粳秫和菊茱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粳秫贱指的是粳米和糯米等廉价的食物,而菊茱残则是指菊花凋谢。诗人表达了在这美景之中,他们不拘礼节,欢笑交谈,享受着简单而快乐的时刻,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随后,诗人写到“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鸟类活动。沙鸥在水面上点点投入水中,而檐鹊在屋檐上鸣叫,伴随着日光的干燥。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诗中的景色更加生动,增添了一份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最后两句“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表达了诗人与同伴们共同分享美景、共享快乐的心情。美丽的景色和美好的时光使他们感到无比愉悦。而“四并谁道古来难”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谊的赞美。四人一起赏景,互相陪伴,这样的美好时刻在古往今来都是难得的。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描写与友人共赏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以及珍惜当下的态度。诗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兴阑猛辍凌江棹,重看莺花茂苑春。归自乘流留亦好,浙风淮俗总宜人。
草绿长门闭,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泣下故情留。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菰叶离披藕叶欹,精神得似未秋时。西风坐断群芳路,不属黄花更属谁。
高龛险欲摧,百尺洞门开。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丹山生鸑鷟,师子产狻猊。棒下摩醯眼,徒夸第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