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清哦癖在肠,握筇苍磴履重霜。
玲珑堕壑乳泉响,萧瑟到门松吹香。
高寒夜雨冻一色,虚净晓云流五光。
社散荷枯有遗友,目青须发半沧浪。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登祥云庵谒东林明首座》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攀登祥云庵参见东林明首座,
伐木清哦癖在心中,握着青筇踏上险峻的山路。
山巅玲珑的瀑布跌入深谷,水声回响不绝;
寒霜覆盖苍磴,脚下的路途凝结了厚重的霜。
松树在风中发出凄凉的吹奏声,萧瑟之音传至庵门,带来一股香气。
高山寒冷的夜雨使世界变成一片冰封的色彩,
清晨空旷的云彩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禅院中的僧徒已散去,只有荷花枯萎孤寂地留下,
目光苍老的朋友们仍在,他们的青春已如半浪淘沙。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攀登祥云庵,拜见东林明首座的经历。他描绘了登山的艰辛和寒冷,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谊的思念。诗中以自然景物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作者通过形容描绘的方式,将读者引入了一个高山环绕、幽静清凉的禅院,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伐木清哦、苍磴履、玲珑堕壑、萧瑟到门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林的景色和氛围。
除了描绘景物,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提到社散荷枯有遗友,目青须发半沧浪,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融入使诗歌更具人文关怀,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赞美和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境和情感,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启示。
二十年来说是非,一生能系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
餐英人去已千年,留与先生泛酒船。昔日避谗今避世,黄花独识两翁贤。
巨灵掌上月,玉女盆中泉。柱史息车看,孤云心浩然。
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早尝春菜饼,暖卸木终裘。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此冬无此瑞,又为老农忧。
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龙池水蘸中秋月,石路人攀上汉梯。惆怅旧游无复到,会须登此出尘泥。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