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龙脊置新亭,一饷登临耳目醒。
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登望海亭》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望海亭,
谁将龙脊建造了这座新亭,
一登上来,耳目为之一振。
欲要认识海门山尽头的景色,
只见烂银堆积着数不尽的螺青。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登上望海亭的经历为主题,描述了他对眼前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好奇。诗中通过描绘亭子的建造和登上亭子后所见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世界的探索之心。
赏析:
1. 《登望海亭》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登上望海亭的情景,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示了亭子的独特之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登临亭顶的喜悦和兴奋。
2. 诗中的“龙脊”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亭子的屋顶形状,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这表达了作者对建筑工艺的赞赏,同时也增添了整首诗的艺术气息。
3. “一饷登临耳目醒”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登上望海亭后所见景色的美妙和震撼,通过感官的刺激唤醒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渴望。
4. 诗的最后两句“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以“烂银堆”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和高耸,而“螺青”则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贝壳。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登望海亭》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和对美景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世界的探索之情,给人以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之感。整首诗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人产生共鸣,引人回味。
月桂闹装红欲滴,绣球圆簇白如霜。我无艳眼相酬答,付与庭花自在黄。
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山深长恨少同人,览景无时不忆君。庭果自从霜后熟,野猿频向屋边闻。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仙桂算攀攀合得,平生心力尽于文。
里中遇故人,相与语畴昔。归家门户静,阶除少行迹。蚯蚓穴砌间,絺蛸网四壁。抚事多踟蹰,不知时节易。上堂拜双亲,入室长太息。
老眼从昏翳,高情未脱遗。虽云谢能赋,政尔动相思。彼自无妍鄙,渠宁可磷缁。犹须藉名胜,相与厚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