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上危亭欲细看,忽惊风雨暗江干。
此身不作蛮州鬼,犹拟扶筇再倚栏。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登清虚亭》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清虚亭,远眺江景时突然遭遇狂风暴雨,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恐惧,而是继续凭栏远望。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清虚亭,我欲仔细观看,但突然被风雨吓了一跳,江边一片昏暗。尽管如此,我并不害怕,仍然倚着栏杆远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登上清虚亭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风雨的淡然态度和坚定的心志。诗中的清虚亭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地,作者希望通过登上这个高处,远离纷扰,以达到心灵的宁静。
诗中的狂风暴雨暗示了世间的变幻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但作者并不为所动,他内心的坚定和冷静使他能够面对困境。这种心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他不愿意沉溺于世俗之中,而是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喧嚣,坚持自己的信念。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坚持和执着。他说自己绝不愿意成为一个困顿在野蛮地区的鬼魂,而是希望能够再次扶筇(一个寻找仙境的传说中的道士形象)并依靠栏杆远望,这显示了他对追求境界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展示了作者面对风雨和艰难险阻时的坚定和冷静,以及追求清静和超脱的心境。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追求境界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破烟涵雨得春丛,想见当年老范公。多病未须求茗草,此诗浑欲愈头风。
南逾梅岭北冰天,跋涉艰危□□怜。颇赖青州从事力,□过绛县老人年。稍同气臭能□□,□□□□□□□。□□八旬苦多病,且须烂醉海榴前。
儒者务欲博,诵说穷各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聚书将万卷,载行无马牛。去年来京师,满箧分寄投。半在吴楚间,半入赵卫陬。昨日大官荐,青袍变绨裘。今朝为异物,寸禄与命雠。独闻邯郸公,哀之使敛收。曷其禀赋薄,安得
碧树微凉露气清,感愁怀旧独含情。西楼月夜明如水,只欠桓伊一笛声。
高吟梁甫卧隆中,眼底驽骀不足空。清白自将千古月,温凉不定六明风。交梨火枣根苗长,翠竹黄花信息通。楼外秋莺强饶舌,笑人迟却黑头公。
苕霅虽幽事,燕云亦壮游。宁虞就日馆,不返度淮舟。死节千年在,私家万事休。重来联句地,清泪接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