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亭瞰云梦,眼界浩无边。
秋见长江路,晴宽七泽天。
永怀哀郢赋,谁吊独醒贤。
俯仰悲千古,披襟尚飒然。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登梦野亭》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梦野亭,俯瞰云梦之地,眼界开阔无边。在秋天,他可以看到长江的船只行驶,晴朗的天空宽广无垠。他心怀对哀郢赋的敬仰,思念那些已逝去的贤人。他深感悲叹千古事业的起伏变迁,但他仍然坚定地披挂起来,表达着自己的决心。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危亭瞰云梦,
From a perilous pavilion, I gaze upon the boundless Cloud Dream,
眼界浩无边。
My vision expands limitlessly.
秋见长江路,
In autumn, I behold the path of the Yangtze River,
晴宽七泽天。
Under a clear sky, the heavens stretch wide over seven lakes.
永怀哀郢赋,
Eternally cherishing the melancholic "Ode to Ying",
谁吊独醒贤。
Who laments for the awakened virtuous one?
俯仰悲千古,
Looking up and down, grieving for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past,
披襟尚飒然。
Yet I still proudly wear my robe, resolute and undeterred.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梦野亭的壮丽景色和广阔视野,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从高处俯瞰,眼界无边,意味着他的视野开阔,超越了常人的局限。他提到秋天和长江,展示了时光流转和自然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他怀念着哀郢赋,表达了对过去贤人的崇敬和思念之情。最后,他深感悲叹千古事业的起伏变迁,但仍然展示出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感慨和自省,传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它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展示了对于时光流转和世事变幻的深刻感受。整体上,这首诗既有沉思抒怀之情,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树杪风来玉佩惊,仙香远胜市廛清。细看一段孤高趣,恰似幽人避世情。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飞花渡水急,生柳向人长。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宾朋缠执别,耆旧已前迎。彩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