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萧疏绕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登楼》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槐柳萧疏绕郡城,
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
独上高楼故国情。
中文译文:
槐树和柳树稀疏地环绕着城池,
夜晚中,山雨增添了江水的声音。
秋风吹拂着南边的街巷,没有车马的喧嚣,
独自登上高楼,思念故国的情绪涌上心头。
诗意:
《登楼》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槐树和柳树的稀疏环绕、夜晚的山雨和江水声音的增添,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秋风吹拂着南陌,却没有了车马喧嚣,强调了故国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最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回忆起故国的情感,思绪沉浸其中。
赏析:
《登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诗意更加深刻。诗中的槐树和柳树稀疏环绕郡城,夜晚的山雨增添了江水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秋风吹拂南陌,却没有了车马的喧嚣,揭示了故国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最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回忆起故国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家园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追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故乡的思乡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凄凉的景物描写和孤独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闻道深春雪打围,谁怜身上藕丝衣。莫忧白璧成尘土,解逐南风万里归。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折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
衡门稀客至,翛翛静读书。疏帘映秋水,细藻浮游鱼。款言落日下,酌酒凉风初。出门见黄叶,相送随阶除。
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