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朝雨湿晴烟,楼上风帆送去船。
苟得息肩闲几月,时来开口笑山川。
田园啼鸟三春月,江海扁舟万里天。
何计脱身来此老,青山白发两忘年。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登郡楼》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城朝雨湿晴烟,
楼上风帆送去船。
苟得息肩闲几月,
时来开口笑山川。
田园啼鸟三春月,
江海扁舟万里天。
何计脱身来此老,
青山白发两忘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郡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江城朝雨湿润晴烟、楼上风帆将船送去的画面,展现了江城的宁静和繁华。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暂时远离繁忙的世事,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自在。他期待着时机的到来,期待能够畅谈山川的美景,敞开心扉,畅游于山水之间。
诗人接着描绘了乡村田园中春天的景象,仿佛听到了田园中鸟儿的啼鸣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将目光转向江海,想象着乘坐小舟航行在无垠的江海之间,远离尘嚣,自由自在地漫游。这里的江海象征着辽阔的世界,而扁舟则代表着诗人的身躯。诗人把握天地之间的广袤空间,表达了对自由与无限可能的渴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尘世束缚的渴望和向往。他不再计较身世和年龄,只希望能够在这片青山之间过上宁静的生活,不再受世俗的困扰,抛开一切烦恼和束缚。
赏析:
《登郡楼》以简洁明快的词语勾勒出江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词朴素而含蓄,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追求自由、远离纷扰的理想。通过描写山川、江海和田园等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解脱的渴望。
地近轻数见,地远重一面。一面如何重,重甚珍宝片。自经失欢笑,几度腾霜霰。此心镇悬悬,天象固回转。长安秋风高,子在东甸县。仪形信寂蔑,风雨岂乖间。凭人报消息,何易凭笔砚。俱不尽我心,终须对君宴。
浮云凄惨日微明,沉痛将军负罪名。白昼叫阍无近戚,缟衣饮气只门生。佳人暗泣填宫泪,厩马连嘶换主声。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
开到牡丹春十分,不堪风雨尚纷纷。酒杯强适谁知我,药裹关心更念君。老去青衫甚蓝缕,愁来白发懒锄耘。稻针出水蚕初扫,惭愧耕桑每废勤。
物外无寒暑,从教岁月深。虚间浑属我,宠辱不惊心。贫乐知书味,诗豪借酒吟。山居何所有,万籁奏清音。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陶令归来后,何人记若翁。难将五斗粟,换此一窗风。喜色均童稚,高情更菊松。悠然信天命,今昨定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