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尘消径露沙,公家池馆似山家。
翠痕满地初生草,红气通林夫放花。
匝岸平波清照雁,压城危榭斗回鸦。
自惭白首犹圭组,此地年年常物华。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登湖光亭》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已停止飘扬,尘埃消散,小径上露水洒满了沙。
这些官家的池塘和庭院,宛如山家一般。
翠绿的痕迹满地,初生的草从中钻出。
红色的气息穿过林木,夫人放花使得林间充满了芬芳。
岸边波光平静,清澈的水面反射着飞翔的雁鸟,
城楼压在湖面上,榭台高耸,鸦鸟在其中飞舞。
我自愧白发依然佩戴着玉圭,这个地方每年都常常充满了美丽的景物。
诗意和赏析:
《登湖光亭》这首诗词通过对湖光亭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山水之美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诗中以雪尽、尘消、露沙等形象描绘了冬天的消退与春天的到来。诗人以山家为喻,将官家的池塘和庭院与山中田园相类比,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诗中描绘了湖光亭的春天景色,翠痕满地初生草,红气通林夫放花。翠绿的痕迹和初生的草叶映衬出湖光亭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夫人的放花则使得整个林间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诗中还描绘了湖面的景色,平波清照雁,压城危榭斗回鸦。雁鸟飞翔于湖面之上,波光粼粼,清澈如镜,城楼和榭台高耸于湖面之上,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鸦鸟在其中翱翔,增添了一丝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自惭白首犹圭组,此地年年常物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但又对湖光亭这样美好的地方感到欣慰。湖光亭每年都充满了美丽的景物,显示出景色宜人的特点。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湖光亭的美丽与恢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人忍於搏虱,习熟且解牛。象箸与玉杯,漆器实其由。斯须失兢畏,恶名溢九州。始乎为善士,终可蹈轲丘。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降福孰汝私?得祸孰汝雠?圣狂在一念,祸福皆自求。易箦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三渐,直声已著,近来四蜀,先虑尤深。事验平凉,眷隆当宁,指日须还公秉钧。愿公寿
独倚危楼一望长,恼人情处是斜阳。神州更在斜阳外,纵使无情也断肠。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黄河口,清水头,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