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作品评述

《登高丘而望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登上高丘远眺海,
六鳌的骨头已布满霜,
三座山峦是否还在?
扶桑树已有些倾折,
白日正在西沉,光彩熄灭。
银台金阙如同梦中景象,
秦皇和汉武已空无所有。
精卫鸟费尽心思填海,
鼋鼍无处栖身依靠。
你不曾见到骊山和茂陵已尽成灰烬,
牧羊之子来攀登高峰。
盗贼抢走了宝玉,
精灵们竟然无能为力。
现如今,穷兵黩武成为常态,
鼎湖上的飞龙又如何可骑乘?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站在高丘之上,远眺着一片辽阔的海洋,他看到了一些令人沉思的景象和现象。六鳌的骨头布满了霜,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怀疑三座山峦是否还在,表达出对自然界变化的不确定和疑惑。

诗中提到的扶桑树倾折,象征着东方的势力衰落,国家的衰弱。白日西沉,光彩熄灭,暗示着国家的衰败和光明的逐渐消失。

银台金阙如同梦中景象,秦皇和汉武已经消失,表达了对昔日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精卫鸟费尽心思填海,鼋鼍无处栖身依靠,暗示了努力填平海洋和无处栖身的无奈。

诗人又提到了骊山和茂陵已尽成灰烬,牧羊之子攀登高峰,这里揭示了人世间的荣辱兴衰,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小和渺茫。

盗贼抢走了宝玉,精灵们无能为力,表达了对社会道德败坏和正义力量无力的失望。

最后,诗人对当时的社会局势进行了批判,穷兵黩武成为常态,鼎湖上的飞龙已无法骑乘,折射出他对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和不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壮丽的景色和形象描绘,折射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思考和忧虑,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人世间荣辱兴衰的思索。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