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是宋代文学家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丹诏西来急,
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
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
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
帷帏定谁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在道上遇到停驻的郊祀诏书,表达了他对祭祀仪式的思考和对战乱时期战士和百姓的关切之情。诗中通过对士人、百姓、皇帝等不同身份的描绘,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平戎策略的怀疑和对统治者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诗的开篇,丹诏急急而来,沿途的消息一一传达,表明了皇帝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诸侯臣子的召集。而诗人则以应嗟之辞,表达了对帝王祭祀的赞颂和对和平安定日子的向往。

接着,诗人叙述了士人在戍守边疆的三年艰苦生活,以及四周百姓对四个郡的悲伤之情。这种对边疆戍卫者和百姓的关怀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同情之心。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这是对当时统治者的质疑,对平乱之策的怀疑。诗人以帷帏之喻,暗示统治者应当带领百姓,共同商讨治理国家的策略,而不是孤立决策。这种对统治者的期待和警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的关切。

总之,《道中遇停郊祀诏书》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统治者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这首诗词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

  • 《和陶劝农韵勉吾乡之学者》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岂无艇民,生而清穆。亦既从师,步趋随逐。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 《水调歌头(千叶红梅送史君)》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 《常州驿中喜雨》

    飒飒旱天雨,凉风一夕回。远寻南亩去,细入驿亭来。蓑唱牛初牧,渔歌棹正开。盈庭顿无事,归思酌金罍。

  • 《何止言挽诗》

    隽手芥拾紫,忠肝蒲伏青。婴龙云气直,缚虎雪毛腥。炊枕梦何短,书棺名更馨。眇然人物几,墓草涕交零。

  • 《怀古》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