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不复叹头颅,高栋虚窗乐有余。
中夜塔铃空际语,望秋庭树月中疏。
甗炊青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犹恨未成归剡曲,小舟闲釆白芙渠。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道院遣兴》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微官不复叹头颅,
高栋虚窗乐有余。
中夜塔铃空际语,
望秋庭树月中疏。
甗炊青饭留岩客,
露点朱毫勘玉书。
犹恨未成归剡曲,
小舟闲采白芙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道院中的愉快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他身为微小的官员,不再为官场上的得失而忧心忡忡,而是在高楼空窗的道院里享受着宁静和快乐。在深夜里,寺庙的铃声随着微风传来,给他带来了超脱尘嚣的感觉。他抬头望着庭院中稀疏的秋树和明亮的月光,感叹着自然的美景。他还描述了在山岩上留宿的客人所留下的简朴的青青稻米饭和用朱红墨勘校的古籍书。最后,他表达了对未能完成自己的理想,无法回归剡溪的遗憾之情,只能乘坐小船闲游于渠边采摘白芙。
赏析:
《道院遣兴》展示了陆游在宋代时期的典型文人态度和情感。他通过描绘道院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冷淡和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诗中的微官不再叹头颅,说明作者已经超脱了官场的追逐和纷争,选择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高栋虚窗的描述给人一种空灵、飘逸的感觉,与作者心境的宁静相呼应。中夜塔铃的声音和秋庭树月的景色,以及田炊青饭和勘校的古籍书,都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赞美。而对于未能完成自己理想的遗憾,以及乘船采芙蓉的场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欲望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示了陆游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体现了他对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被广泛传颂并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城南车马地,行客过徘徊。野水寒犹入,余花晚自开。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今日西州路,何人更独来。
寻常送客尚多愁,况是天涯寂寞秋。晓别蛩声黄叶寺,夜分渔火白苹洲。病余骨肉添新林,归后风烟忆旧游。何处何时又相见,青山长在水长流。
池上迎微风,柏间蹋凉月,冷然醉梦醒,一洗烦恼热。嗟予世外人,火食常呕噎。易求云表露,难觅太古雪,况欲试秘方,琼浆和玉屑。俛首居俗间,愁若鹰在绁。惟兹服月芒,比岁稍得诀,但令天无云,岂复计圜缺。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诗成独高咏,灵府炯澄澈。
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黄。不会溪堂老居士,更谈桂子是天香。
愁挟诗来为护持,生知愁是赋诗资。有愁宁可无诗好,我愿无愁不作诗。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