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
燕尘燕塞外,愁坐听衣声。
王清惠,约活动于宋度宗咸淳至元世祖至元(1265—1294)前后。宋度宗昭仪。恭帝德佑二年(1276),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随三宫一同被俘往元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现存诗四首,词一首,皆融个人遭遇与国破家亡、去国怀乡于一炉,为亡国遗民长歌当哭之作,格调低回悲壮。
王清惠:南宋末年的宫庭女官(昭仪)、词人。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临安,宋理宗谢后、宋度宗全后不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反对,带领年仅六岁的宋恭帝(赵显)出降。
三月,王清惠随恭帝及帝宫三千人作俘北上。王清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在驿站墙壁上题词《满江红·太液芙蓉》。这是清惠留下的唯一一首词。据说此词被数月后也被挟迫北行的谢太后看到,因而传遍中原。是时,文天祥正囚于金陵,见到此词,不仅和了一首,还又代作了一首,可见两人灵犀之同一。其他词人,如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词相和。
王清惠至上都(今蒙古正蓝旗东),授瀛国公书,汪元量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时,王清惠曾作《送水云归吴》相赠。后,挽髻为道,道号冲华,客死北地。
《捣衣诗呈水云》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清惠。这首诗词表达了女子命运坎坷、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
燕尘燕塞外,愁坐听衣声。
诗意:
这首诗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命运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女子悲苦遭遇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赏析:
首句“妾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表达了女子命运薄弱、像落叶一般漂泊无依的形象。她不幸地被迫离开故乡,孤身一人漂泊在千里之外。这句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女子身世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
第二句“燕尘燕塞外,愁坐听衣声”通过描写燕塞外的景象和女子寂寞地坐着倾听衣物声响,进一步表现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助。燕尘指的是燕山地区的尘土,象征着远离故土的辛酸和无尽的忧虑。女子坐在那里,默默地听着自己捣衣的声音,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感受着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表达,展现了女子命运坎坷、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作者以深情和同情的笔调,让读者感受到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触动了读者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强烈的感情传达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切,展现了宋代女性在动荡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难。
晓迳旋除榛翳,午厨要款隣僧。童子扫雪归晚,忍饥趁机□娇藤。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相逢水西境,大半鬼为人。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杂绘裹头锐如岳,铁距杈丫猛相剥。掉头不应舍长呼,望见前旌乱吹角。道傍侧目窥绣斧,将前复却舌尽吐。驿亭跽进燕麦羹,饱食且忘行役苦。
浅浅妆成淡淡梅。见梅忆着傍妆台。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摧归作么回。千种恨,百般猜。为伊怀抱几时开。可堪江上风头恶,不放朝云入梦来。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枕簟冰清,渐觉秋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