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E94C。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倒犯(仙吕调新月)》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霁景、对霜蟾乍升,
晴朗的景色,面对初升的月亮,
素烟如扫。千林夜缟。
白色的烟雾如扫帚一般,笼罩在千林之夜。
徘徊处、渐移深窈。
徘徊的地方,渐渐移动到更深的地方。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谁正在弄弄,孤独的影子在西窗前轻舞。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穿着冒霜的冷貂裘,玉杯邀请云彩展示。
共寒光、饮清露。
一起享受寒冷的光芒,饮用清晨的露水。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在淮左曾经游玩,记得曾送别行人,回来时山路崎岖。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驻马仰望明亮的月光,印记在遥远的碧空中,金鱼的轴心微小。
爱秀色、初娟好。
喜爱美丽的色彩,初月的光辉美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怀念在浮动中,绵绵不断地思念远方的道路。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预料将来的夜晚征途,必然还要相互照应。
奈何人自衰老。
可惜人自身正在衰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以及诗人在夜晚中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霁景、对霜蟾乍升”,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中初升的明亮月亮。诗人借助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中的“素烟如扫”,用白色的烟雾来形容夜晚的氛围,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诗人描述了自己徘徊的心情,并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着冷貂裘,在寒冷的天气中欣赏美景。诗人将玉杯比作邀请云彩展示美景的道具,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淮左游玩的经历,送别行人后的回归之路崎岖不平。在驻马仰望明亮的月光时,诗人思念远方,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的交融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意象,如“霁景”、“素烟”、“千林夜缟”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了清幽的夜晚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情绪。
诗词中的“驻马望素魄”,以及“金枢小”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和欣赏。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与忧愁。
最后两句“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奈何人自衰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但也感慨自身的衰老。这种对友情和时光的反思,给诗词增添了一丝哀愁和深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思绪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与珍视。
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一夜风吹杏粉残。昭阳殿里春衣就,金缕初干。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试舞看。
驿卒征夫旦复休,鸾舆未必竟南游。见说江淮民力困,行宫风雨使人愁。
其间绝品非不佳,张禹纵贤非鱼鲠。
旧说西湖比西子,君言西湖似贤士。于嗟契阔十五年,一日相逢只如此。南山北山两高峰,春波滟滟摩青铜。未能荡桨穷胜处,倚栏一望开心胸。老我挂冠隐田里,岂知再见烟连水。小须夏日醉满荷,脱屣东归甘已矣。
日午空斋带睡痕,水蔬山药荐盘飧。林乌信我无机事,长到而今下石盆。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