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孤坟土欲倾,却因辞赋拜先生。
白杨夜雨墓门冷,青草暮云山路平。
半碣旧曾题岁月,一杯谁复奠清明。
隔邻石马嘶风立,来往何人识姓名。
《道场山拜孙太初墓》是明代徐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坟三尺土欲倾,
拜先生以表崇敬。
白杨夜雨冷墓门,
青草暮云山路平。
碣上曾题岁月远,
清明时谁来奠酒?
隔邻石马嘶风立,
行人何人识姓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徐勃在道场山拜访孙太初墓时的情景。孤坟虽然只有三尺高,但土地却似乎要倾倒。徐勃因为对先生的崇敬之情,以辞章表达自己的敬意。夜晚,白杨树下的雨水淋湿了墓门,墓地显得更加冷寂。山路上青草茂盛,夕阳下的云彩平缓而美丽。碑上曾经刻着的字迹已经远去,岁月流转让人感叹。而在清明节时,谁会来敬奠酒水呢?隔邻处的石马在风中嘶鸣,行人经过却不认识这里的名字。
赏析:
该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墓地景象,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了墓地的冷寂和岁月的沧桑。通过写景,表达了对先生的追思和敬仰,同时也抒发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白杨夜雨冷墓门”和“青草暮云山路平”等描写手法巧妙地营造出了墓地的凄凉氛围。最后两句“隔邻石马嘶风立,行人何人识姓名?”则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无名与被遗忘的忧虑,以及对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缺失和忽视之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忧思。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个体存在的价值感的反思。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练的意境,展示了徐勃独特的写作风格,使读者在几句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情感和深远的意蕴。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篷蒻呜春雨,帆蒲挂暮烟。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
十年不作觚棱梦,一旦来从帝苑游。召对金鸾酬一问,布衣脱下便封侯。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从来言事官。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