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捣帛石》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捣帛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述了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婺女织绸缎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女工勤劳工作的称赞和对部分女子无知、轻浮行为的讽刺。

首先,诗中的"婺女"指的是杭州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女子,以其织绸缎的技艺而著名。诗的第一句"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描绘了婺女们织绸缎的情景,她们努力地织造着精美的绸缎,准备做成一件华美的六铢衣服。这里的"玄绡"指的是黑色的绸缎,有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通过描绘婺女的工作场景,诗中展现了女性的努力和勤劳。

接着,诗的第二句"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描绘了婺女们在寂静的山间捣击着寒冷的月光,声音传遍云闺(指女子的居室)。这里的"捣寒月"形象地表达了婺女们勤劳工作的情景,也体现了她们不畏寒冷、孤独的精神。

最后,诗的最后两句"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则是对一些女子的讽刺。"绮縠女"是指那些只知道穿着华丽而不懂得勤劳的女子。她们对砧和机这两个与织绸缎密切相关的工具一无所知,显示出她们的无知和浮躁。通过对比婺女的勤劳和这些女子的无知,诗中表达了对勤劳和知识的崇尚,以及对浮躁和无知的嘲讽。

总的来说,李廌的《捣帛石》通过描绘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诗人通过对比,提醒人们应该崇尚勤劳和知识,而不是追求虚荣和浮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宋代社会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别岁》

    富贵日月速,贫贱觉岁迟。迟速不须问,俱作不可追。亲旧旦酣饮,送尔天北涯。岁岁虽无情,従我历四时。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长作今岁欢,勿起异日悲。掉头不肯顾,曾莫与我辞。酒阑气方横,岂信従尔衰。

  • 《拟古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 《寒食江畔》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 《游虎丘岩偶题壁韵叶因分字联句赠林谦之》

    走笔题诗问起居,近来导引复何如。从教两鬓霜无数,却要三田为有余。示病想同摩诘病,读书还著子云书。梅霖十日宜高爽,试共登楼一豁舒。

  • 《寄孙莘老少监》

    一出承明七换麾,君恩复许上彤墀。白衣苍狗无常态,璞玉浑金有定姿。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鳌头只在蓬山畔,行赴蟠桃熟後期。

  • 《清平乐》

    镂烟翦雾。革甲E973无层数。苜蓿青深烦雪兔。引到祥华开处。仙人手翳朝阳。清都绛阙相将。来覆东封翠辇,好遮化日舒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